夏季,雷电天气多发,科普说:“在空旷场地,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杆的物体,不要拨打或接听手机。”
雨季,道路容易积水,科普说:“车辆掉入深水区,切勿打开车窗或试图打开车门,应努力呼吸,找好准备逃生的门把手,等水慢慢涌入车内,在水将要漫到车顶时,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打开车门迅速游出。”
防疫,戴口罩眼镜起雾?科普说:“在镜片上均匀涂抹适量沐浴露,晾干后即可止雾。将餐巾纸垫在口罩金属条下,增加口罩的密封性减少水雾。”
创业,有技术有资金就够?科普说:“知识产权才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核心,创业,你可以不会技术,可以没有资金,但不能不知道知识产权这个事儿。”
新产品要上市,起个名字就开卖?小心名字被抢注商标,维权伤神又伤钱。
研发出新技术,下线成型就开售?小心技术被仿冒易主,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新创作的作品,未登记就被传阅?小心作品被抄袭模仿,主张权利时却无据可依。
日常生活科普,看似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儿,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救人性命;先进技术科普,看似都是与己无关的深奥理论,但在拓宽眼界,去除愚昧上却有四两拨千斤之势;知识产权科普,看似都是大厂们才要关心的远大战略问题,但殊不知越早知道,企业发展才越稳,企业的致命坑点才越少。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权利被称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
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心智,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根据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第八款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以下一些权利: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对演出、录音、录像和广播享有的权利;对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享有的权利;对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对工业品外观设计享有的权利;对商标、服务标记、商业名称和标志享有的权利;对制止不正当竞争享有的权利;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里一切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享有的权利。
传统的知识产权是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的总和,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创造出高新技术的智力成果又给知识产权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保护客体,因此使传统的知识产权内容也在不断扩展。